云智一体这一年:技术向上,场景下沉
“质检工作是个细致活儿。可盯着强光看上8个小时,眼睛都花了,最后一段时间里工作质量和效率明显下降。”全球最大化纤生产商之一恒逸化纤下属的双兔新材料生产车间里,工段负责人王礼娜说,“不改不行了。”已经干了15年化纤产品质检工作的她,过去的常态工作是拿着强光手电筒用肉眼去看,每天最少人工检测2500锭丝锭。
过去,工人手拿强光手电筒用肉眼去检查产品,对视力容易造成损伤
如今,恒逸化纤与百度智能云联合开发的智能质检设备已经部署在生产线上,传统的光学成像与人工智能算法结合,实现对产品复杂表面的深度分析,能够将单个丝锭的检测时间缩短70%,质检女工的工作变得轻松。王礼娜还摇身一变成为AI数据标注师,帮助百度智能云质检工程师在产品图片上标注出各类缺陷,将质检员的质检经验转化成企业的数据资产,让AI学会辨别绊丝、毛丝、油污等产品缺陷。
如今,有了智能质检设备,原来的普检变成了机器筛查后的复检
2021年,AI赋能传统产业的现象,正发生在制造、能源、金融、城市等千行百业,帮助无数企业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
对于云厂商来说,当产业智能化席卷整个市场时,头部云厂商间的竞争,已经从云“计算”的竞争,转变成AI“服务”的竞争。几乎所有厂商都在自己的服务中添加了智能要素。“懂云、懂AI、懂行”,成为企业选择云计算厂商的新标准。
百度CTO王海峰将市场对云计算平台的新需求,描述为 “适合跑AI的云”和“懂场景的AI”。他在2021年7月的“智能经济高峰论坛”上说,“云”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安全、稳定、灵活的数字化底座,“智能化引擎”为智能化升级提供领先的创新技术和平台。即云和AI不是简单的叠加,云智一体深度融合,为企业打通“云上生长”的路径。
“我们推荐客户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一起做,一步到位,这样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王海峰说。
百度CTO王海峰
云智一体赋能工业、金融,促进乡村振兴
对于拥有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科技企业而言,在国家政策支持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驱动下,广泛参与实体经济、布局传统行业是2021年的行业共识。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需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同时,在2021年4月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提出,应引导互联网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鼓励头部企业参与国家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在5G、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方面加大投入,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补短板、锻长板,助力提升我国科技核心竞争力。
宏观趋势叠加传统行业的转型诉求,科技企业有了新的角色定位和时代使命——以平台、软硬一体产品、行业解决方案等多种形式释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潜能,撬动更大传统行业的生产力。
但智能化升级知易行难。波士顿咨询的调研报告显示,由于通用的AI模型很难满足所有场景需求,市场上86%的智能化实践需要定制化的AI服务。但对于大多数行业企业而言,没有足够多精通人工智能算法的专家即是智能化道路上的第一个难题。
同样,随着AI在更多场景中深度应用,AI要处理的数据越来越多、模型越来越大、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且随着算力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成本越来越高。这也让不少企业对智能化升级望而却步。
(百度智能云全新发布“云智一体”架构2.0)
这意味着,云计算厂商面向行业用户提供服务时,需要具有三大能力:在基础设施方面,要对接和管理好性能、高利用率、高性价比的AI算力资源;在研发效率方面,要提供全流程的优化和开发效率的调优;同时能够针对企业的实际业务场景和定制需求,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
针对AI应用下沉过程中的新要求,2021年7月,百度智能云发布“云智一体”架构2.0,从战略、架构、产品、生态四个方面全面升级。以“适合跑AI的云”和“懂场景的AI”共同构造智能时代基础设施,解决企业智能化升级中的两大核心诉求:“适合跑AI的云”消除企业的算力负担;“懂场景的AI”降低企业的开发门槛,在云端搭建出属于企业自己的AI能力。
于是,百度领先的AI技术通过百度智能云深入到地头田间、工厂车间、城市乡间……在广袤的中国大地生根发芽,遍地开花。
2021年8月,在与央视新闻联合举办的百度世界大会上,央视报道了泉州水务大脑、新疆国网电力、丽江城市大脑、苏州智能制造等多个云智一体赋能产业的落地应用。
以福建泉州老百姓家里可饮用水为例,一滴自来水,要经过泵站从水源地取水,输送进净水厂,经历过絮凝池、沉淀池等常规处理和加氯消毒以及臭氧、生物活性炭的深度处理之后,才可以变成可直接饮用的水,经由城市管道输送到各个小区和街道。在加氯消毒环节,过去主要靠人的经验给水里加氯,潜藏安全隐患。如今,泉州水务集团联合百度智能云、埃睿迪公司联合打造的泉州水务大脑,实现了智能算法自动监测、计算、加药;在巡检环节,以前需要工作人员每天在设备机房里面奔走,永远都是一身水一身泥。有了水务大脑以后,只要在中控室就可以完成对占地240多亩、17间厂房的水厂全流程精确管理,管理效率和准确性大大提升,甚至出现了“整个水厂就只有两位工作人员”的现象。
央视名嘴撒贝宁感叹,“可以说在泉州,你家里的水龙头,这个城市都懂你。前段时间泉州成为世界遗产,希望大家有时间去看看,到那边不用带水,带个空瓶子去就行,路过街边哪个水龙头打开就喝,太幸福了。”
具体到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实践,其路径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应用探索,垂直深化,全面升级,持续创新。对于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于技术门槛高低以及研发费用支出不同,将云智一体化落实到实践中,也有着不同的实现路径。
大型企业开始使用数字化应用较早,目前大部分处于应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比如人脸识别的门禁闸机已经在办公场所、建筑工地、工厂园区普及。
但单点AI应用场景下的解决方案往往单独构建,采用的模型可能来自第三方或自主研发,在数据、算力和算法上难以形成核心资源的共享。这将会影响企业核心经验和数据资产的沉淀;在进行跨业务场景的AI能力共用和统一升级时,部分采购的第三方模型也面临难以自主优化的问题;最后,不同厂商、不同来源的模型在进行统一运维和资源调配时也存在困难,从而整体上技术能力难以复用,影响整个企业智能化转型和升级的进程。
大型企业在向第三阶段进化时,构建统一的AI能力生产、应用、运维的智能化中台,是其必然面对的问题。
南方电网作为中国大型央企,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即面临上述问题。一方面,海量且重要的数据,尤其是各类业务系统产生的图档数据、机巡数据、95598客服音频、生产监控视频等非结构数据,难以形成统一的存储和管理;另一方面,如何挖掘数据的价值来辅助决策,也成为南方电网亟待解决的问题。
“南网智搜”由此应运而生,通过将南方电网内部的业务数据、办公信息、资产信息、协同材料、行业资讯以及各种内容运营的数据引入到知识中台中,成为了盘活企业数据资产有力的抓手。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数据平台事业部一位负责人表示,“自从2020年6月与百度合作‘南方电网智搜’以来,整合了公司内部各类多源、异构数据资源,为企业员工提供了低门槛、高可信的知识服务,解决了过去企业内部经常遇到的数据和信息‘不清楚有没有、不知道在哪找、不知道怎么找’的‘三不’难题。”
目前,AI中台和知识中台的“双中台”组合作为百度智能云“云智一体”的重要落子,已经在包括国家电网、国家电投、中国建材等能源、制造、金融、城市等多个行业的龙头企业部署。通过与企业内的资源和系统对接,“双中台”可以快速搭建超过500种场景的智能应用,帮助大型企业集约化管理AI能力和知识,加快智能化升级的协同创新。
与大型企业不同,中小企业技术积累不足,研发投入方面普遍不高。但中小企业是中国社会中数量最大、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是“中国制造”的主力军。为了促进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有关部门也持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应用。
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联合发起的《中国中小企业用云情况调研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中显示,通过对600多家企业的调研发现,中小企业有着强烈的“上云用数赋智”的动力,可惜自身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和技术能力储备。同时在市场生存发展压力之下,中小企业更看重云服务的投入产出比。
因此,在中小企业上云进程中,云服务商、第三方服务集成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结合行业应用场景,把复杂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以具体产品/工具的形式交到企业手中,帮助中小企业开启从人工模式到人工智能模式的“云上跃迁”,更好地“云智融合创新”,参与市场竞争,已被验证是云厂商赋能中小企业的最佳实践模式之一。
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联合中小企业协会发起的《中国中小企业用云情况调研报告》
“以前,公司的安全管理就是常规监控,出了事才去查。如今,一旦发现违规操作,系统便及时纠正。”位于贵阳经开区的贵州劲嘉新型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在没接入工业互联网这张‘网’时,公司也想做类似的平台,但考虑到投入巨大,缺少信息化人才、技术,便一直未能实现。融入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后,包装制造车间更加安全智慧。”
百度智能云率先洞察了工业企业的智慧互联需求,以开物平台为基础,打造了全国第一个区域级AI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该平台已经在贵阳经开区进行投用,不少企业已享受到平台赋能“贵州智造”带来的利好。
“设备维修对于工业企业发展必不可少,但很多公司没有专业团队,不少工业企业要高薪聘请工程师,或者联系设备厂家、在外省寻找专业维修团队等,十分不便。”贵阳兴航机电技术有限公司一位工程师说。
“我们加入工业互联网后,平台上的企业有维修需要时可以即时联系我们,同时通过平台上传设备报警照片。我们根据预警情况,进行精准维修。”他表示,“加入贵阳工业互联网平台以来,兴航机电新增了多家合作客户。未来,公司会为平台上更多的小微企业提供价廉高效的维修服务。”
兴航机电工程师为企业进行设备维修
同时,对于当前广泛关注的绿色金融话题,百度智能云还扮起了“红娘”,为工业和金融牵起了“红绳”。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裁雷鸣认为,“我们今天面对的,是要用新技术手段重修金融的“水利工程”,来保证金融资源得到公平的可得性分配。”
很多金融机构在村镇都设有网点。但这些网点的经营能力、服务能力跟总部、大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无法更好的满足乡村金融需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知识、服务能力通过一定的整理、萃取,增强村镇一级网点的辐射能力、服务质量,已经成为金融机构主要的智能化实践方向之一。
目前,百度智能云正在和很多金融机构合作,通过AI技术,将优质、普惠的金融服务下沉到县域、村、镇。“百度通过建设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作为行业数字化阵地,我们把在各地服务了10多万家企业的数字化档案和金融机构进行合作”,百度副总裁李硕表示,“在此基础上进行的金融产品创新可以支持企业在资金、交易、供应链上一系列的金融需求,这种双向的创新为科技和金融赋能实体产业实现双碳目标形成了更好的助力。”
此外,百度智能云还把AI赋能北京海淀、云南丽江等城市管理和建设的经验,拓展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中。
在 “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当地政府联合百度智能云,共同打造了寿光大脑,通过AI技术精准化了蔬菜种植、灌溉、施肥、收获等环节,只需2个工作人员加一个APP,就可以管理数十个蔬菜大棚。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蔬菜种植从“经验种植”向“智能种植”转变。
AI原生云助企业逐浪数字化黄金五年
AI给企业、政府带来的众多商业价值和公共服务价值有目共睹,因此AI应用的数量也呈现爆发式增长的趋势。在云平台部署AI应用成为云计算厂商很自然的选择。
人工智能应用需求的增长,对算力和云计算底层架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体现在较高的计算密度和更大传输能力的网络,还体现在要更好地承载AI应用的开发和部署。AI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算力的支撑,而在后摩尔时代,通用的计算架构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的诉求。
在需求的驱动下,计算领域迎来三大新趋势。首先是算力异构化,多样的计算场景需要异构的各种算力的支持,包括CPU、GPU以及各种领域内的定制芯片;其次,计算部署位置分布式化,大量计算资源分别分布在大型数据中心、各种边缘端,如智慧园区、智慧工厂等;最后是应用越来越普适化,在金融、智慧城市、视频、农业等领域均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在智能时代,AI原生云是推动企业智能化升级的核心驱动力”,百度集团副总裁侯震宇说,“百度智能云在算力层面能够提供面向AI场景的高弹性、高性能的异构算力,在应用开发层面,能够提供面向AI应用场景的系列低门槛开发平台,从而帮助企业把AI应用架构做的更加简洁、更加敏捷。”
从云到云原生,从云原生到AI原生云,云计算不再局限于IT计算本身,而是大量融入了包括AI在内的各种智能化转型需要的能力,让云计算越来越贴合企业智能化升级的真实需求,使得云计算的价值进一步迸发。
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认为,从全栈技术到热点应用,AI原生趋势越来越突出,主要体现在算力云原生化、数据大规模化、AI算法工厂化、功能标准API化、开发模式敏捷化、场景应用无形化等6个方面。
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是最早看到云原生潜力的金融企业之一。面向广泛客户群体,灵活地处理大批量交易,是工商银行每日都要面对的挑战。此外,为了适应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和互联网应用渗透,工商银行还必须实现快速创新。
Serverless 则可以帮助工商银行实现快速上线服务。通过与百度智能云AI原生云技术紧密合作,工商银行过去开发一个新业务至少要两到三个月时间,部署上线也需要几周时间。现在,一个业务的开发上线,工商银行只需要几周,甚至几天,加速了业务创新速度。
为了满足全球化布局的业务发展需求,国产车企龙头吉利也看到了云服务的价值。通过与百度智能云联合打造的“1+6+N”的吉利云平台,吉利以1朵包含公有云+私有云的百度混合云架构模式,满足了对外快速响应服务用户及对内数据安全保护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吉利云平台从底层开始就使用了百度公有云的架构模型,因此能够跟随百度公有云的发展实时升级,大大降低了后期升级服务的难度。
吉利控股相关人士表示,依托这一平台,吉利规划了明确的“夯实基础—业务云化—业务智能化—赋能业务创新”四阶段数字化战略,即先将原有业务上云,统一资源基础;再采用云原生架构,在云上打造新应用系统;然后将数据与AI能力整合在业务中发挥作用;最后形成基础平台与能力,支持上层的业务创新。这云原生引领变革、AI原生驱动创新两大趋势明显。
“未来五年是中国数字化的黄金五年”,武连峰说,“如果能够在数字化方面进行更多投资,那么企业将在未来的三至五年有一个更好的竞争起点。”
一个更好的2022
在IDC发布的《2022年ICT市场10大趋势》中,新场景下人工智能的发展被列为首个趋势。IDC预测,全球企业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预算支出将从2021年的2.87亿美元成长到2022年的3.65亿美元,增长率高达27%。
在2021年的基础上,我们展望2022年时,会发现AI技术将继续加速下沉、普惠化。对于已经上云的企业来说,探索新的智能化应用场景,加速云上用智,通过AI提升生产与决策效率是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对于数字化水平相对较弱,考虑一步到位的面向场景的企业来说,选择云厂商时则会更注重AI实力,以更强的异构算力和更成熟的AI技术支持业务创新。
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应打造智能算力、通用算法和开发平台一体化的新型智能基础设施,面向政务服务、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自动驾驶、语言智能等重点新兴领域,提供体系化的人工智能服务。
而对于云计算厂商而言,云智一体化将成为考验其技术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在提供计算、存储和网络等基础能力的同时,如何更好发挥算力潜能,支持智能化应用场景成为了云计算领域竞争下半场的核心要素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