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是国产手机厂商切入高端市场的新方式吗?
折叠屏手机的春天,来了?
2021年12月15日,OPPO推出旗下第一款折叠屏手机OPPO Find N,起售价7699元。开售之后,首批瞬间售罄,成为了12月最热门的折叠屏机型。在二手交易平台上,OPPO Find N甚至被炒至万元高价。
2021年12月23日,华为发布首款纵向折叠屏手机华为P50 Pocket,售价8988元起。虽然该机不支持5G通信,但是两次开售都是秒售罄,二手市场的加价幅度达到了500~1500元,甚至还有人加价超过3000元预售。
除了OPPO之外,荣耀也将于2022年1月推出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荣耀Magic V,而vivo大概率也会在2022年推出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头部厂商中,仅剩苹果在折叠屏方面的动作还未明朗。业界预计,苹果的首款折叠屏可能要等到2023年才会推出。
今年以来,国产手机厂商集体冲高不得其门而入。而如今集体冲向折叠屏手机这个细分赛道,可以说是冲高之路上的「曲线救国」。
高端市场,国产厂商换道超车
如果说智能手机和功能机之间最显著的差别,那便是显示屏。2007年乔布斯推出首款iPhone,改变了整个智能手机行业。当时的第一代iPhone,和彼时的功能机最大的差别就是那块3.5英寸的电容触摸屏。从此以后,手机屏幕从3.5英寸的「黄金尺寸」演变到如今形态各异的「全面屏」,可以说手机演变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屏幕的升级。
随着三星推出首款大屏手机,「大屏才爽」逐渐成为手机厂商和大部分消费者之间的共识。但是,随着厂商们将智能手机屏幕扩张得越来越大,在大屏和便携之间便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折叠屏,正是调和这一矛盾的最佳选手。
一定程度上,折叠屏正是追求便携的普通手机和追求大屏的平板电脑之间的过渡方案。它兼具便携和大屏,做到了「鱼和熊掌兼得」。不过,要做到两者兼得并不容易。诸如铰链寿命、屏幕折痕、产品良率、价格、续航时间、APP适配以及机身重量等,都成为摆在厂商们面前的问题。
不过,如今从OPPO和华为的新机中,我们或许可以发现,这些问题正在得到改善,这源于以下两点:
第一,价格都足够低。相比以往折叠屏手机过万的价格,无论是OPPO Find N,还是华为 P50 Pocket,其价格都更为亲民。虽然当前的价格对于折叠屏大面积普及来说,还是过高了,但是对于尝鲜来说,这个价格已然足够低。
第二,使用体验都得到了极大提升。两款手机虽然折叠形式不同,但共同突出的特点是,几乎看不到折痕。相信用过的朋友都知道,折痕严重是用户最无法忍受的痛点。而之所以两款新机都做到了了无折痕,则是由于铰链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
此番OPPO和华为新机爆火,源于价格降低和铰链技术成熟,而这正是一直以来阻碍折叠屏发展的两座大山。可以预见,经过厂商们的持续迭代,有望移走这两座「大山」,给折叠屏市场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换句话说,这是国产手机厂商切换折叠屏赛道的最好时机。一方面,技术逐步成熟,市场开始快速增长。根据Digitimes预测,2022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达到5010万台;另一方面,折叠屏市场格局未定,留给国产厂商的突破机会要大得多。
作为智能手机发展的最新形态,无论是在技术创新还是在价格上,折叠屏诞生就属于超高端价位机型,这对于国产手机攻占高端市场来说,无异于「曲线救国」。而且,最重要的是,苹果迟迟未入局折叠屏市场,这给了国产厂商先发制人的机会。
苹果为什么迟迟不入场?
自从2018年,柔宇科技发布号称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以来,三星、华为、小米、OPPO等巨头纷纷进入折叠屏市场,企图在这一智能手机新赛道上制造先发优势。特别是三星和华为,早在2019年2月,就相继发布了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三星Galaxy Fold和华为Mate X。
市场研究机构DSCC公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折叠屏手机的市场报告》显示,三星的折叠屏手机占据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的60%,而华为即便因为缺少芯片,其出货量也达到了6%。在国内折叠屏市场,华为的市场份额则超过了60%。
但是,相比在折叠屏市场经营了两年多的两个「老对手」,苹果的首款折叠屏手机却迟迟不见动静。如果说其他厂商领先苹果还有可能轻松超过,但是华为和三星的研发和产品实力,并不比苹果弱。难道面对折叠屏这个新市场,苹果不动心吗?
答案是否定的。其实苹果已在悄然布局折叠屏市场,一个明显的证据就是,早在2013年,苹果便申请了环绕屏专利。据Patently Apple统计,六七年以来,苹果关于柔性、可折叠、可卷曲屏幕的专利就已经超过了70项。笔者认为,苹果现在不入局折叠屏市场,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折叠屏手机的成熟度,并不能达到苹果的要求。折叠屏手机的盖板须同时具备可折叠、透光性与防护功能,但是传统智能手机使用的玻璃盖板无法满足可折叠的要求。这意味着,手机厂商需要和供应链共同合作,重新打磨一种适合折叠屏手机的屏幕材料。
而折叠屏手机的铰链不仅需要具备至少10万次以上的开合寿命,还需要具备重量轻、尺寸小和稳定性强等特点,制造工艺复杂,因而要想达到如今智能手机玻璃盖板的成熟度,短时间并不现实。
第二,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太小,百万级别的出货量并不适合苹果。IDC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为194.7万部,相比同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12.92亿部,占比仅为0.15%。
而根据Digitimes预测,2022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达到5010万台,但这个出货量相比十几亿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来说,依然不算大。并且,即便依靠苹果的号召力,其折叠屏新机出货量能够达到千万级别,整个折叠屏产品链也无法满足这样的超大批出货量需求。
第三,目前苹果手机的售价已经过高,如果发布折叠屏手机,售价只会更高,很少有消费者能够承受这个价格。如今折叠屏手机的技术并不算很成熟,良品率低,供应链原材料昂贵,导致折叠屏手机的成本居高不下。
以苹果一贯的作风,如果入局折叠屏市场,价格势必会是万元起步,甚至高达两万、三万也有可能。这么高的价格,必然会将绝大部分消费者拒之门外,而这又和苹果一贯大批量出货的宗旨相违背。
所以综合来看,苹果如今不入局折叠屏手机市场,是明智之举。而相对来说,国产厂商这些方面的顾虑会少得多。原本国产厂商就在为高端市场不得其门而入,而劳心费神。但现在,OPPO和华为的新机表明,折叠屏市场大有可为,这个仍在高速增长的市场,怎可错过?
写在最后
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有5G换机潮,但为什么就没有折叠换屏潮?相对于5G网络来说,如今的4G网络完全够用,而相对于如今的智能手机来说,也没有非要用折叠屏手机的理由。
是的,问题在于:折叠屏之所以没有大面积普及,技术成熟度、价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在市场上没有相应的刚性需求。用促进4G普及的原因来说,就是没有杀手级应用。
所以,接下来在解决了「价格」以及「技术」之外,或许还需要追问一句:我们有什么理由非要用折叠屏手机不可呢?
这个问题可并不是一句「大屏更好」能解决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