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开放iPhone无锁换屏,是环保也是生意

文 | 雷科技leitech

要说有哪款手机凭一己之力就能带动整个行业,那iPhone绝对能排上号。从材料设计到生产制造,从分发零售到维修售后,苹果每发布一次新手机,相关行业几乎都能“分一杯羹”。

苹果对手机行业的影响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iPhone 7取消了耳机孔,一时间耳机口就成为了手机行业“没有意义”过时技术。iPhone 12不配充电器,一夜过去不少国产手机品牌都纷纷投身环保事业。但话又说回来,尽管“跟着苹果过河”是不少Android手机品牌的惯用路线,但在某个特殊领域,即使是再头铁的手机品牌都不敢贸然跟进。甚至是习惯和全世界为敌的苹果自己,都罕见地主动服软。没错,这里说的就是苹果的维修政策。

在iPhone 12发布后,iFixit拆解并互换了两台iPhone 12的摄像头。装回去后手机虽然可以正常点亮,但无法切换到超广角相机,在多次切换模式与镜头后手机就出现了“黑镜头”的现象。在随后的排查中,iFixit认为这是iPhone 12在软件层面对更换的“外来镜头”进行了硬件限制。iFixit还表示,“根据苹果内部的维修和培训指南,在维修相机和屏幕时,需要运行苹果专用的云端软件,才能完整修复相机和屏幕”。

而在后续的iPhone 13系列机型中,苹果更是在iOS的系统中证实了这样的猜想:iPhone会不时检查手机屏幕的显示控制芯片,将控制芯片上的硬件序列号与存储在手机安全芯片里的硬件序列号做对比,从而检测用户的屏幕是否经过非授权的维修。

这样严苛的保修条例自然也引起了大家的反感,尤其是在用户越来越重视“维修”权的2021年,尽管苹果已经多次向第三方和独立维修供应商“示好”,比如提供更宽松的维修资质认证,但在用户看来,这样的方式说白了也只是将第三方维修的提供商纳入到苹果自己的维修体系中,从而扩大官方维修的影响力而已。对一般消费者来说,高昂的官方维修价格和严苛的维修条款限制依旧让用户难以接受。

但就在前段时间,苹果却“服软”了。

根据iFixit的消息,苹果在iOS 15.2的固件中“修复”了Face ID不能使用的问题,即使你的iPhone在小区门口的“专业维修”门店里换过第三方屏幕,Face ID功能也可以正常使用。再联想到苹果在前段时间开始推行全新的个人维修策略,未来将向个人用户提供专门的维修套件,让用户可以在家里自行维修手机,苹果最近几个月在维修策略方面的改动就仿佛“突然开窍”一样,前后变化之大几乎让人感到费解。

那么话又说回来,既然苹果最后还是决定开放第三方屏幕维修,仅在系统设置中保留相关维修的提示,那为什么一开始要大费周章地严格限制第三方维修?除了高昂的维修费用之外,识别硬件序列号对苹果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换屏幕和安全有什么关系?

首先,软件认证可以保证手机的安全性。很多人可能不知道,iPhone的指纹或面容数据不会上传到云端,所有指纹或面容识别都是完全离线的本地操作。这样虽然可以保证个人资料安全,但却带来了另一种隐患:就像《碟中谍》里的操作一样,如果不法分子拆机并换上存有他们指纹的芯片,那不就可以刷开你的手机和微信支付宝了?

为了遏制这种偷天换日的情况,记录手机关键部件的硬件码就很有必要了。比如Mac电脑中的T2安全芯片,就记录了电脑里的各个部件的特征信息,并在开机前对所有硬件进行“识别”,从而杜绝硬件“换锁”的现象。iPhone手机也是同样的道理,手机里关键的硬件码会存储在手机当中,从而避免偷梁换柱的现象。

另一方面,限制第三方维修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维护苹果和第三方授权维修的利益。因为大多数iPhone在非授权维修时使用的所谓“原装屏”其实都是拆机或者其他手机拆下来重新压制的后压屏幕,因此在价格方面有着授权维修无法比拟的优势,自然也可以将消费者从授权维修的体系中“分流出”出去。为了保证苹果体系中授权维修服务商的利益,苹果在软件方面对非授权维修作出限制在我看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苹果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产品维修及相关配套服务所产生的收入实在太诱人了。早前,分析师Neil Cybart对苹果的服务业务做过估算,2017年时AppleCare业务收入为40亿美元、利润率为60%,即AppleCare为苹果带来了24美元的利润,以现在的汇率换算约为154亿人民币,比美的2021年上半年的利润还要高。

从本质上讲,这可以认为是苹果为了维护自己和合作方利益,在手机里为用户和非授权维修“下绊子”;长远来看,这将对手机维修行业带来巨大的打击——谁又能保证苹果不会对其他部件进行限制呢?而且这样的做法对苹果自身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手机的维修成本也属于用机成本的一部分,而当手机越修越贵时,高昂的拥挤成本很有可能会将用户推往其他品牌,从而影响硬件销售的收益。

走向“开放”的苹果维修圈

可能是出于对维修成本方面的考虑,2021年苹果正式开放了iPhone的维修政策,不仅调低了授权维修服务商的准入门槛,更是宣布会向消费者售卖来自苹果官方的维修套装,允许用户自己修手机。

尽管这样的做法看似是苹果向消费者服软,尊重消费者的维修权,毕竟消费者可以用实惠的价格维修自己手机,不再需要去Apple Store“碰运气”。但消费者赚了,苹果就一定亏了吗?事情很显然不是这样的。

首先,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有足够的动手能力自己维修手机。要知道还有不少用户分不清测点螺丝刀和电动螺丝刀,即使苹果提供完整的维修套件和指引,愿意亲自动手的用户始终还是少数。其次,即使消费者选择从苹果处购买相关的维修套件,套件的价格也一定不会便宜。

毕竟最近几年在硬件设计上呈现出了高度的集成化,单独更换特定硬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举个例子,即使你原本只打算换一个外屏,高度集成的苹果硬件很可能要你为整个屏幕组件连同Face ID组件一起更换。而这些非必要的硬件更换,最终也会在账单上体现。

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开放换屏幕的软件限制,还是向消费者出售维修套件,其最终目的都只是为了把消费者留在苹果的维修体系中。作为维修部件的唯一供应商,苹果在自己的维修生态中拥有最终定价权。而真正威胁到苹果维修生态的,并不是让消费者自己买套件维修,而是消费者找非授权维修点,使用苹果体系以外的部件维修。

不同于各显神通的非授权维修,无论消费者自己换屏还是找授权维修店,苹果都不会错过自己作为维修龙头应有的利润。而在人力成本日益剧增的2021年,让用户自己买套件修手机,显然可以为苹果节约更多的人员和培训成本。开放第三方维修,对苹果来说绝对算得上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手机维修的背后其实是一次关于成本的博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官方的高质量维修服务会越来越受欢迎。山寨机的发展脉络就是典型的例子,被苹果多次针对的第三方维修厂商,或许会下沉到对维修价格更敏感、旧款iPhone机型存量更多的三四线及以下城市。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责任编辑:admin)